來源:@華夏時報微博

華夏時報記者 李未來⠥ 馜報道
3月5日上午,全新政府工作報告出爐,在2025年的預期目標中,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(下稱“單位GDP能耗”)降低3%左右,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
單位GDP能耗是衡量和反映能源革命進程的核心指標之一,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中央、國務院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堅定落實節能優先方針,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製度,把節能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、高質量發展和美麗中國等評價指標體係,單位GDP能耗指標的作用越來越重要。
國務院國資委機研院企業社會責任ESG促進中心歐洲部部長呂彥科在接受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我國推動GDP能耗降低是近年來一以貫之的工作,曆經十餘年持續深化,已形成兼具戰略定力與創新活力的行動。”
運瓴能源(上海)有限公司首席專家王瑋在接受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:“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目標是單位GDP能耗下降2.5%,今年是3%左右,應該說是整體的目標更高了。長遠看來,單位GDP能耗降低一方麵大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,優化經濟結構,另一方麵,為實現‘3060’的承諾邁出堅實的步伐。”
能源消費的重要指標
單位GDP能耗是將能源消耗除以GDP,反映一個國家(地區)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之間的強度關係,即每創造一個單位的社會財富需要消耗的能源數量。單位GDP能耗越大,說明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越高。
因此單位GDP能耗直接反映經濟發展對能源的依賴程度。除此之外,單位GDP能耗還能間接反映幾個方麵的情況。如間接反映產業結構狀況、設備技術裝備水平、能源消費構成和利用效率等多方麵情況;間接計算出社會節能量或能源超耗量;間接反映各項節能政策措施所取得的效果。
將上年單位GDP能耗與本年單位GDP能耗的差與本年GDP(可比價)相乘,可以計算出本年的社會節能量或能源超耗量。當結果為正數時,表示本年比上年節能;結果為負數時,表示本年比上年多用了能源。如2021年單位GDP能耗為0.48噸標準煤/萬元,2020年為0.49噸標準煤/萬元。相比而言,2021年比上年少用了能源,節能措施所取得的效果更好。
影響單位GDP能耗因素眾多,包括能源消費構成,經濟增長方式,產業結構或行業結構(由自然條件、地域產業分工等原因形成的),設備技術裝備水平、能源利用技術水平和能源生產、消費的管理水平,以及自然條件等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,自2005年以來,我國單位GDP能耗逐年下降,已從1.4噸標準煤/萬元下降至0.5噸標準煤/萬元以下。這一指標表明,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大。
可促進產業升級
從長遠來看,我國單位GDP能耗逐年降低的趨勢將對經濟發展和“雙碳”目標實現產生深遠影響。
2023年7月,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《關於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》,意見明確了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向的發展方向。
“所以長遠來看,當前的GDP能耗降低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點工作。”呂彥科表示,在降低GDP能耗的過程中,一是可以倒逼高耗能、高汙染的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,推動經濟結構向低能耗、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型;二是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減少對進口能源的依賴,增強國家能源安全;三是通過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汙染,推進生態文明建設,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,為人民的高質量生活提供保障。
呂彥科還認為,從全球治理層麵看,我國在引領全球能源轉型,應對氣候變化危機中,通過我們的努力,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綠色轉型範式,為建設國際綠色話語體係奠定基礎,從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,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。
“我國逐步打破化石能源製約,特別是石油依賴的決心強烈,且逐步看見成果。”北京能景科技谘詢有限公司合夥人、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講師朱雲翔在接受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從長遠來看,我國“雙碳”目標不會動搖,碳市場將為GDP降碳提供動力,我國在全球碳排放治理上的話語權將進一步提升。
王瑋表示:“單位GDP能耗降低一方麵大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,優化經濟結構,另一方麵為實現‘3060’的承諾邁出堅實的步伐。”
從這些方麵發力
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預期2025年單位GDP能耗降低3%左右,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我們應從多個方麵發力。
呂彥科告訴記者:“在實現今年GDP能耗降低的目標上,重點工作是在延續既有工作成效的基礎上,進一步構建節能降碳新格局。”具體而言,一是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,通過技術創新、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,提高傳統產業的能源利用效率。同時鼓勵發展信息技術、生物醫藥、高端裝備製造等低能耗、高附加值的新興產業,實現“傳統產業煥新+新興產業培優”的格局。二是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,增加清潔能源比重。同時通過人工智能、智能電網、能源管理係統等技術,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實現“清潔能源築基+智慧技術賦能”的新型能源係統。三是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,依托國內產業鏈基礎,結合國際先進技術,建立“產業鏈協同+標準共建”的國際合作範式。
王瑋認為主要發力方向包括“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轉型提產業的比重;進一步提高能源利用中的非化石能源比重;提高產品附加值;打破綠色貿易壁壘,站在全球產業布局的角度改善國內的產業結構”。
對於如何促進單位GDP能耗目標的實現,朱雲翔認為首先就是加快推動能源轉型,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大方向不會改變。他預測,節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會持續成為熱點,落後產能的淘汰會加快且不可避免。在此情形下,碳市場未來發展向好,企業ESG需求會持續增長。
責任編輯:張蓓 主編:張豫寧